吴颖民: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广州中学原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973级校友
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建校九十周年期间,由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吴颖民领衔成立的“吴颖民教育基金”一经推出,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能如此快速地募集到近三千六百万元善款,完全出乎预料。这既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我矢志献身教育事业的认可。”吴颖民表示。教育是国家发展大计,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承载了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如今,在吴颖民的带头倡议下,华南师大及华师附中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衷共济,慷慨解囊,为教育基金注入澎湃动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奋力谱写教育强国新篇章。吴颖民认为,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点,教师教育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把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做强做优,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在吴颖民的精心统筹下,吴颖民教育基金分别设立了基础教育屏山奖、教师教育砺儒奖、华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优秀考生奖和资助项目等。吴颖民教育基金设置相关奖项和资助项目,一是致敬教育先贤,弘扬华师优良传统,推动教师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二是助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引领名师名校长践行教育家精神,助推“未来教育家”成长;三是勉励更多青年才俊,报考师范院校,投身人才培养的千秋伟业。家国情怀教育魂,儒雅风范赤子心。在采访过程中,每每谈及教育二字时,吴颖民言谈有力且清晰,充满激情与活力,虽已古稀之年,却总能从他身上清晰地感知到何为“以教育为终身服务之志业”的教育初心,何是“银发焕彩正青春”的信仰力量。
勤勉不屈,书写教育人生华章
一颗赤子心,一生教育情。吴颖民与教育结缘,绵延至今,是时代的错意,亦是命运的佳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许多人在沉浮与纷扰中艰难前行。因为家庭“政治成分”问题,吴颖民升读高中、报考高校、选择专业、体制留任等都受到影响。吴颖民说到:“每个人都不可能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家庭,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生活的考验和时代的挑战。”机遇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1968年,吴颖民从汕头市到陆丰县插队落户当知青,在艰苦漫长的农村生活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他坚信,国家未来发展一定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于是,他通过兄长留存的高中课本和学习资料勤勉自学,197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广东师范学院录取。虽与自己心仪的政治专业失之交臂,但服从安排选读化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决定,不经意间奠定了他书写教育人生的底色。1976年,吴颖民从广东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陆丰县教育局参加路线教育工作。路线教育结束后,工作表现优异的他放弃了任职公社干部的机会,背上行李远赴偏远的山区学校——水东中学任教。他笑道:“自己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同时,家里已经有人从政、经商、教书,现在再多出一个教书匠,又有何不可?”
命运是很不可思议的,虽人各有志,但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吴颖民就是如此。在曲折的机缘下,吴颖民与母校华师的附属中学结缘,并于1978年进入华师附中,从一名化学教师,相继成长为团委书记、副教导主任以及副校长,1996年升任为校长,2013年卸任校长;17年的校长任期,让他成为华师附中任期最长的校长。2017年,已是荣休阶段的吴颖民再度出山,出任广州中学首任校长。以暗淡的际遇书写出如此璀璨、传奇的人生事业华章,令人感叹之余,也让人不禁深思个中点滴的不易。吴颖民笑道:“凡事要靠自己,即使在逆境中成长,也要把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点滴。”他积极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母校校训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自己责任,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他的引领下,华师附中与广州中学在传承与发展中均取得瞩目的成就,迸发出新的光彩。华师附中率先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中学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领袖精英、个性化人才;一校“变”四校,在全国首创教育集团,成立华附教育基金会等,把这所百年名校推向新的高度、焕发出新的辉煌;广州中学确立了以“激扬生命,成就梦想”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为发展愿景,不断创新育人模式,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大批学生屡获各类竞赛佳绩,学校逐步呈现出凝聚天河经验、具有广州特色的教育新生态。
行思悟道,传扬有温度的教育
翻阅吴颖民厚重的人生履历,四十余年里,他扎根中学教学,深耕基础教育。于其而言,基础教育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崇高的意义,值得更多有志青年同行入局,矢志其中。吴颖民向我们引用了华师附中原校长王屏山的一句话——“不要小看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一样有学问,而且学问大得很。”他强调:“基础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是其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根据心理学中“发展关键期”的理论,人的发展存在一个最佳年龄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在人的生命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适时实施相应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处在逐渐定型的状态,更容易通过教育来施加影响,所以中学教育往往能够在学生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个阶段是学生打开眼界、拓展思维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具备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他真诚地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基础教育发展,从事青少年培养与教育工作,这个真的很重要……”
担任华师附中校长17年,出任广州中学校长3年,执掌中学二十载,让吴颖民对校长这一角色有着深刻理解。吴颖民指出:“做好一名中学校长,需要具备五种能力与素养”。第一,一位好校长对好的教育要有深刻的理解,对好的学校要有自己的判断,一定要有自己的正确想法与追求,否则工作就是盲目的,同时,校长必须要理解中学这个特定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应该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样的素质?校长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才能保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二,一位好校长不仅仅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一位好的领导者。校长作为领路人,要担任向导的角色,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具体工作上,而是要为大家带路。校长要知道该往哪里走,调整好目标,也要知道如何走,凝聚集体的智慧,把教师动员起来,把学生组织起来,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第三,一位好校长要熟悉教学工作以及一些基本的管理知识。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好老师,是教学的好手,这非常重要。学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校长要了解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对教学工作有发言权,让老师们信服。第四,一位好校长要有个人魅力,如人格、品性、自律精神等。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校长必须是好学之人,爱学习、爱琢磨、爱思考,是一个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校长爱学习,老师们就会爱学习,学习风气浓郁的,就有可能成为一所好学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第五,一位好校长应统筹校内外资源,校内资源不仅包括人力资源,还包括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及校风学风等软件资源。而在校外,上级部门、学生家长等都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校长要争取把校内外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聚力。吴颖民强调,校长是学校的领航者,是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更是教师、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在一次学术活动上,吴颖民曾表示:“校长和教师虽然不是诞生教育家的唯一群体,却是最有条件成长为教育家的群体。”作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认为,要成为教育家,最重要的需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教育家必须拥有相对独特且系统的教育主张。对好学校、好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然后把这份理解转化为办学实践,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把握规律,学习并吸收先进教育思想,以此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教育家需要具备长期且成效显著的办学业绩。教育家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他们的实践是基于理论的指导,而非无目的的尝试。只有具备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方法,教育家才能在办学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最后,教育家应具备高度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知名度反映了教育家的影响范围,美誉度体现了公众对其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认可程度,而影响力则决定了其教育理念被接受和传播的程度。
漫步教育人生路,吴颖民始终坚持深学思悟,注重知行合一,这种教育观和教育追求仿佛是成就其教育人生的一种定力,同时,也为新生代教师、教育管理者指明了成长与发展的方向。
立己达人,开创教育强基新路
悠悠岭南韵,广东敢先行。面向海外、融汇东西的岭南文化传统,滋养出了广东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务实拼搏的精神特质。广东中小学校长们始终站在教育发展大潮的浪尖上,创新了许多前沿知识,创造了很多先进经验,为广东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校长们始终处在单兵作战状态,缺少一个共同组织将他们整合为一个“集团军”,提升为一种协调合作的战略力量。吴颖民深刻地意识到,成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行业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学校里只有一个校长,部分话题很难和副校长、教师等敞开交流,若有一个平台将其他学校校长联结在一起,共同的站位与工作特点,能帮助校长们有更多交流与融通的机会,这平台将会成为校长的精神家园与未来教育家成长的摇篮;其次,它是非政府性行业组织,拥有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将是国家机关立法与施政的得力智囊团,是推动广东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2012年10月,在吴颖民的积极推动下,华南师范大学、华师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朝天小学牵头倡议下,广东省民政厅同意筹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
2013年3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正式成立,吴颖民当选为首任会长。在吴颖民的主持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进行了系列活动:整合多方资源,为校长们精心搭建了各种平台,促进校长的专业成长;通过专业引领、提供培训咨询,助力校长、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呼吁改革,担当“智库”责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献言献策;融通世界,拓宽校长国际视野,提升校长办学格局等。六年耕耘,硕果累累,吴颖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为广东校长的成长出谋划策,为联合会的发展殚精竭力。现今虽不再担任联合会领导工作,吴颖民始终关心支持联合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他对联合会有了新的期许:一是成立联合会地方代表处,最大程度地凝聚地方学校的校长,更好地发挥联合会精神家园的作用;二是读书分享活动制度化,读好书对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有助于从思想、愿景、文化等方面来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广泛地传播教育声音,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关注与支持,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温情寄语,涵育学子教育之志
前浪循循引后浪,扬帆启航正当时。作为华师校友,吴颖民深有感触地勉励华师学子:大学是一个能让人专注学习、增长知识、培养才干的理想环境。在这个知识的殿堂里,学生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的探索中,深入钻研自己的专业领域,这样的学习机会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与此同时,学生们应积极把握各种机会去锻炼自己,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实习项目、学术竞赛等多元化途径,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软实力。这些经历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间,吴颖民立足时代之变,对华师师范生作了特别寄语:新形势下,我国学龄人口结构将由“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逐步向“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结构转变,这意味着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高素质、专业化与创新型教师更有竞争力。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优秀的师范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热爱,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石。教师需对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并真心渴望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次,亲和力是不可或缺的。优秀教师应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从而更有效地了解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再者,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扎实,这是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要求。拥有真正的教书育人能力,是教师得以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关键。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与时代并进。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多才多艺也是当代教师的一个重要特质。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师范生应广泛涉猎,培养多元化的兴趣和技能,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路漫漫,唯有奋斗不息,方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吴颖民真诚期待华师有更多优秀的师范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教育行业的栋梁之才,为培养下一代优秀人才,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采编 | 郑志荣 陈娜婷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部分内容参考《行思悟道 立己达人:我的教育人生》、中国教育在线“同行”栏目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