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区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2023-06-06 09:53: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 点击: 收藏本文




毕业于华师

是家乡第一个本科生

毕业后毅然返乡教书

当与无情病魔战斗时

她还从存款中拿出一大笔钱捐给教育事业

去世后她的事迹被广泛报道

引起了全社会强烈反响


1.jpg


有这么一位老师,她来时是一片荒芜,走后留下一片沃土。她是平凡的,在我们每一位遇到的老师中都能看见她的影子:耐心负责、爱生如子;她又是伟大的,大学毕业后,她作为家乡第一个本科生,不留恋大城市的繁华与“机遇”,毅然返乡教书。抗击病魔时,她还留下了一笔积蓄,作为奖教奖学启动基金,贡献给教育事业。23年来她扎根一线,23年春风化雨,23年桃李芬芳。今年四月,怀着深深的不舍,她永别了挚爱一生的讲坛。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在全社会引发强烈的反响。她的名字,叫区敏玲。


区敏玲,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现外国语言文化学院)99届校友。1999年大学毕业后,区敏玲毅然回到家乡任教,回报桑梓。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红旗中学教师区敏玲检查出“横结肠癌多发转移”。2023年4月5日,区敏玲因病去世,享年47岁。




  “她敦厚、善良、真诚”  


“她敦厚、善良、真诚、学习勤奋刻苦”,外语系99届校友们在回忆她时,如是说。读大学时,区敏玲的同学们喜欢将她唤作“阿敏”“敏敏”或是“敏”。二十多年过去,再回望,有关区敏玲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大家从未忘记那个青春里阳光又温暖的身影。


2.jpg


“阿敏脾气好,整天笑呵呵,性格自然随性又积极阳光,让人不由自主地也一起快乐。”总是带着憨憨的笑容,是阿敏留给同学们最深刻的印象,舍友形容她是“我们宿舍的开心果”,同学们说“耳边总是响着阿敏爽朗的笑声。”“但阿敏只是看上去大大咧咧,做事实则很细致用心。”作为宿舍管理员,她在宿舍检查卫生时会帮舍友整理东西,平日把宿舍管理得井井有条,很是认真可靠。


“我和敏是顺德同乡,大学时是隔壁舍友,而且她的中学好友恰好也是我的小学同学和好朋友,非常的有缘。”阿敏在学校里结识了顺德同乡,两人便经常到彼此宿舍串门,周末也会相约到民族学院探望老乡好友。她也热情好客,平时经常分享顺德美食给同学,也曾邀请同班同学回顺德家里做客,吃好住好安排好,与父母一样大方好客。老同学们都觉得阿敏是完全继承了父母的朴实真诚。


“敏善良、纯朴、乐于助人。”阿敏会耐心教舍友讲粤语,特别是唱粤语歌。她会不厌其烦地教一遍又一遍,同学们依然记得,有一次唱王菲的“人渐醉了夜更深”,教了好几遍,直到舍友音都唱歪了,笑得大家肚子疼。还有一次听说有同学要去中山,阿敏便提醒他煲沙溪凉茶要放一点米。“虽然我至今没明白其中原理,但这个热心肠的人一直让我感动。”


3.jpg


“她就是那种默默干事,做了好事却不留名的人。”阿敏对别人从来不吝惜赞美,自己为人却十分谦逊。她是外语系小品队的编剧,写的小品《屋里屋外》获得系表演一等奖,但却从未向外张扬。


阿敏是普普通通的阿敏,只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忆起便会浮现,那些是从未留意过的小事,如今想起却是无法忘怀的回忆,从遥远的过去传来,依然散着暖意,直至变成了永恒的纪念,烙印在大家的心中。


“阿敏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最珍贵的回忆之一。”李新强是区敏玲在华师求学时的辅导员,提起这位二十多年前的学生,他感叹:“我虽然是她的老师,但她也像是我的老师。”在李新强眼中,区敏玲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对学生们的无私奉献,是一种可称道的大爱,是值得所有教师学习的可敬精神。


在校期间的区敏玲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所谓亮眼的成就,但她以华师学子的“踏实”“认真”在四年中沉淀自我,沉淀属于一位纯粹老师的品格——坚守。日日熏陶在“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中,这样的教师精神,早已融进她的血液之中,永存。此后,她便带着以血脉承存的教师精神毅然返乡,开启作为“区老师”的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育桃栽李,反哺家乡  


4.jpg


1999年7月,区敏玲从外语系(现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毕业。她放弃了优渥的城市工作条件,转而毅然选择回到当时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家乡工作,在当地的红旗中学任教。


红旗中学成立于1987年,在区敏玲刚刚入职时,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师资队伍亟待壮大的问题。尽管如此,区敏玲也以一片赤诚之心投身其中,把自己当作燃烧的养料,为红旗中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在红旗中学任教的23年里,一直从事英语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因材施教、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为学校也是为学生,区敏玲在教学实践中将母校的校训字字落实,令人敬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区敏玲从课堂上到课堂下,都是始终如一的敬业勤恳、耐心认真。


5.jpg


在红旗中学从教33年的老教师李淑华对区敏玲的教学实践创新回忆道:“我最记得她和学生一同创编的课本剧《皇帝的新装》,那是2006年的事情了。班级的汇报演出是每年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示窗’,敏玲和学生们一同创作、编排节目,从服装、道具、剧本等,事无巨细,以身作则,展现着一名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在学校学生的投票评选当中,区敏玲总是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之一,学生们对她的敬爱之情,溢于言表。


从教书育人到为人处事,区敏玲都堪称“为人师表”。在李淑华的印象里,区敏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名利,凡是有评优、评奖机会,她总是谦让给其他同事或新老师。真诚善良、淳朴踏实,是接触过区敏玲的人都愿意赠予她的评价。




  “我多么想回到学校讲台……”  


6.jpg


“我多么想回到学校、回到讲台……”罹患癌症期间,区敏玲常常这样思念她任职的中学。


患病一年多以来,区敏玲最放心不下她的学生和教学工作。2023年4月5日,区敏玲永远地离开了家人、同事和学生,离开了樟香悠悠的红旗中学,告别了她一生挚爱的教育事业。


7.jpg

2011届3班祝“Miss Ou”战胜病魔的寄语


8.jpg

2009届初三7班同学给Miss Ou的“加油留言”


2021年初,察觉到身体不适的区敏玲去医院就诊。起初,区敏玲并不知晓自己的实际病情,由于担忧她因此受到打击,她的家人善意地隐瞒了病情。直到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的区敏玲“偷偷”询问医生,了解到了具体的诊断结果。


得知自己被检查出“横结肠癌多发转移”的那一天,区敏玲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红旗中学的校长陈亚玲发消息:“校长,我的病情加重了,怕暂时回不了学校上课了,我对不起大家。”收到消息的陈亚玲眼含泪水,马上致电慰问区敏玲。“我和区老师共事近20年,了解她的为人,她想到的总是别人,总是不想麻烦大家。”


9.jpg

区敏玲的感谢信


摆在无情病魔面前的,是一份对工作的深深歉意,是一颗热爱教育的无私之心。


治疗期间,区敏玲经历了17次化疗、10次放疗,在这段与病魔交手的日子里,她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意志作顽强斗争。“我多么想回到学校、回到讲台……”这是区敏玲患病两年多以来说过无数次的话。她渴望早日康复,渴望陪伴在家人身边,渴望回到她扎根了23年的红旗中学,渴望和同事们一起上课、研讨,渴望再听听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渴望一份为人师的神圣事业和光荣使命。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区敏玲还是未能如愿。


10.jpg


春日迟迟,故人天涯,三尺讲台上从此再也见不到区敏玲温暖灿烂的笑容。弥留之际的区敏玲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她热爱的校园。区敏玲生前嘱托家人向学校捐出10万元,为她深爱的教育事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这份“特殊的礼物”于5月20日红旗中学36周年校庆上,被正式设立为学校奖教奖学启动基金。


区敏玲非常勤俭节约,“除了她的婚纱照,我从来没有看见她打扮,很多衣服都是在地摊上买来的。”在红旗中学从教33年的同事李淑华说。区敏玲的父母身体一直不大好,前几年父亲做了心脏手术,自己治病又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022年区敏玲的儿子刚考上大学,也还是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对于这样一个普通家庭,再拿出10万元谈何容易。“妈妈不是怕死,她是舍不得。”儿子吴思壑含着眼泪说。


11.jpg


低调简朴、坚强执着、热情善良,区敏玲向来如此。47年的平凡人生,因教育而绽放,因教育理想而不凡。她的身上散发着如香樟树那般淡淡的木香,安然平和、沉静有力,她将这香气刻印在一生最爱的教育事业中,让它随教育愈传愈远,让希望随教育散播各地,生生不息。


区敏玲去世后,受学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和校长王恩科的委托,学校校友办、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和外语系99届同学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她的家人表示慰问。我们永远祝福她,永远怀念她。我们永远感恩这位深深扎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永远珍惜她的普通与可爱。区敏玲老师,一路走好。



敏蕙如兰,玲珑冰心

赤诚的热爱终将使她永驻校园

师德让我们永远将她铭记于心

遍地蕙兰思化雨

满园桃李谢春风

心灯永不灭

春泥更护花





来源 | 晚安华师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55号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小红楼(高校新村E、F座对面)

邮编:510631 电话:(020) 85217420 E-mail:xyh@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