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诗意人生,温润如玉 —访佛山市顺德区实验中学教师、2015届地科院校友陈少玉

2018-10-26 14:50:38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 点击: 收藏本文



2016年十月重在地理考察,湛江雷州半岛(2009年本科实习来过) (1).jpg


初见少玉师姐的那个午后,她身着浅杏色毛衣,棕色长裙及踝,温婉大方,令人心生亲切之感。在这次访谈的过程中,不同于以往的采访形式,我们虽是初见,却像久别重逢的好友一般,并肩走在顺德华盖路的盘山栈道上,春雨朦胧,青山翠绿,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在远离尘嚣的幽静栈道上畅聊天地……

 


诗意栖居:期待着彩虹,所以开了窗


回忆起自己在华师学习的日子,少玉师姐像打开了回忆的任意门,有说不完的话题,尤其是自己的本科专业“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需要时常接触大自然”,或许是受此影响,她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总是醉心于自然山川、花草树木。尽管现在生活在城市中,自己的心却时常向往着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意人生。


“我每隔一段时间,一定是要抽空四处走一走的,并非要到著名的景区去,城市周边的小镇或者小村庄,我也很喜欢去”。

 

“我每隔一段时间,一定是要抽空四处走一走的,并非要到著名的景区去,城市周边的小镇或者小村庄,我也很喜欢去”。  


在本科顶岗实习期间,少玉师姐毅然选择了前往偏远的江西井冈山中学;研究生支教则去到广东一个沿海贫困县,揭阳惠来。在这里,每隔一段时间,少玉师姐都会深入学生或老师同行的家乡,进行深度的户外采风,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她总是希望自己能亲身体验不同的民风民俗,在行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然。“苟有可观,皆应尽访”,对于少玉师姐来说,能携三五好友,在闲暇时一同出游,哪怕只是踩踩单车,在郊区放放歌,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也不失为繁忙生活中的一大乐。


谈到实习的生活,少玉师姐回忆说,当时的住宿条件并不是特别理想,狭窄的教工宿舍里,仅有一扇门、一扇小窗与外界相连。尽管如此,少玉师姐并没有“将就”,有时只是信手巧制一张风景图,便将理想的世界门户轻启。无论是在自己的梦里,还是在每一天醒来的清晨,都会遇见属于自己的一道独特风景。


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而爱上与专业有关的生活;爱教师这个职业,因此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便善于发现世间的一切美好,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么?有师如此,生复何求!

 

 

笔耕不辍:凝结片刻成为永恒

 

听闻记者来自文学院,少玉师姐露出了向往的目光。她说,她自己也很喜欢文学,认为文字是安静的,是心灵的真实写照,文字的生命力比永恒还要远。在日常生活中,少玉师姐也会时常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写下自己在不同阶段的经历和心境。


“虽然现在通讯设备十分发达,但我还是更加喜欢随手掌上记录,最好是手写,不行就使用手机或电脑文档记录,常常照见自己。诉诸于笔尖的文字是沉淀于心诉诸于文的艺术,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在研究生阶段,少玉师姐选择了“保送3+1模式”的学习体制,即前三年需在高中全职任教,寒暑假再返回华师进行面授学习,完成一年全日制核心课程的学习任务。在前三年任教期间,尽管全职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在闲暇之余,少玉师姐还是会抽空做好自己的教学记录,三年间,随着日复一日的记录,竟也积累了十万余字的教育教学日志。“偶尔回顾到当时的字里行间,总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时光细细回放,生命越加饱满凝香。”也是因为一些人和事,翻看过往时,少玉师姐总是这样深情的回忆。


在日志中,令少玉师姐印象深刻的,是她为当时所带班级召开的一次班会。“落后地区,家长往往在外务工或忙于生活经营,和学生的沟通太少,来学校往往是学生犯错才会迫不得已前来。因此,我借文理分科之机,赶在五月母亲节前夕,特意邀请了全班学生的家长前来,在家校融洽的互动反馈和感恩活动中,打开父母更全面认识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和学生一起感受爱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继而坚定为梦而战。”


但是,由于当地经济条件并不发达,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能否到场成了一个未知数。出现这种情况,少玉师姐并没有放弃,耐心的远距离通话,动情入理的解释和劝说,最终感召了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甚至不少家长坐着一夜的长途汽车从务工地回到家乡,到场率近80%之多!这在整个县城的学校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考虑到学生平时由于缺少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些许矛盾和互相不理解的地方,少玉师姐将这次班会的主题定为——“爱”、沟通、和文理选科。通过动员全部科任老师周末到场做学情学科反馈,亲自制作学生成长视频,组织学生手语表演和“回报”与“回抱”等感恩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借此机会增进对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家校生之间的凝结力,也因经历了本次家长会,更加强大、充满爱的力量。


正是因为善于记录的习惯,才让少玉师姐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得细致入微,明白身为班主任的自己应做什么,能做什么,所带的班级在整个年级的进步情况更是有目共睹,成绩广受教育线领导同行的赞许,管理班级的理念和方法亦被新教师争相效仿。


在众多记录载体中,少玉师姐最终选择了文字作为记录生活的方式,文字在这里既是她关怀现实生活的体现,也是她细腻情感的表达,更是她内心诗意追求的显现。

 


师道相承: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回顾自己从一名本科生逐渐成长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学教师的历程,少玉师姐多次提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感恩。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一谈起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的老师,便会不由自主的双手合十,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感慨万千:“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我十分感谢自己能够遇到许许多多的优秀老师!”


在华师本科学习期间,少玉师姐的辅导员碰巧是记者曾经采访过的华师地理学院的辅导员何雪梅老师。在记者的印象中,何老师在与学生的相处时,便是亲切引导、倾心陪伴、亦师亦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而少玉师姐如今也身为人师,在谈及自己所带过的学生时,她微笑着说:“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我带给他们知识,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偶尔冒出的新奇想法,都会让我惊喜不已。感觉自己和学生相处久了,心态会更加年轻、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作为青年教师的少玉师姐,除了感恩自己在学生时期遇到的老师,对在自己初为人师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指导的前辈也同样表示自己何其有幸,能够遇到他们。也正是因为这些老师、前辈们的影响,少玉师姐在正式走向教师岗位的时候,也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去陪伴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学生,她总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便不难解释少玉师姐在卸任班主任职务后,仍旧有众多学生与她保持联络,甚至突然造访,端着蛋糕给她庆生……而师生之情谊,莫过于此。


无论是在生活态度和方式上,还是在少玉师姐的教育理念中,正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说的那样:“教育的本质便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正如她曾在信中写给她的老师的“花开叶落的声音,有的是沉淀,有的是希望”。


从少玉师姐的身上,我能深刻的感受到曾经教导过她的老师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也能够想象她所教育出来的学生的形象。如今,同样身为人师的她,又在新的教师岗位上,将这份师德继续践行着,“以生命影响生命”。我想,这种传承,便是教育的真谛。




《华南师大校友》记者:熊丹丽  刘玉霞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55号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小红楼(高校新村E、F座对面)

邮编:510631 电话:(020) 85217420 E-mail:xyh@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