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毕业多年,他们依然对母校魂萦梦牵。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七八级校友相聚母校,欢庆毕业35周年。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与彭莉佳校友,展开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又饶有趣味的访谈。
彭莉佳老师是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多年来,在教学与编辑工作之余,她不断学习和探索演唱、播音、话剧、京剧、咽音等各门类艺术发声的技术和理论,总结出适合教师、演员、公务员等普通嗓音工作者特点的简易高效的练声护嗓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及教学体系,通过撰写文论专著、开设讲座和运用远程教育的方式,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受众。这对于很多从事与言语交流有关的职业用嗓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福音。
在文革刚结束、高考开始恢复的年代,当年初中尚未读完就被迫去海南岛当知青的彭老师,高考的志愿尤其明确,就是离开海南岛,报考华南师范学院。冥冥中,似乎她与华师就有着深深的缘分。进入大学之后,华师艰苦奋斗的传统作凤与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深深感染着她,直到现在,彭老师都依然保持着在华师读书时养成的习惯,每时每刻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彭老师笑着说,“我觉得我成功的原因就是善于见缝插针,哪怕是坐地铁公交的时间我都从来没有浪费过。有一次在飞机上,旁边有位年轻人问我:阿姨您在背什么?我说我在背英语。他很佩地反复说:我们年轻人得向您学习呀。”说着,彭老师立即从提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捆捆小卡片,每张卡片的正反面分别抄写着中英对照的句子,“你看,这捆是每天背一次的,背熟了就放进每周背一次的那一捆,一个星期后能背出来的就放进一个月背一次的另一捆,一个月后还能记得住就放进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的,背不出来的就依次退回原处……这是30多年前一位师兄教我的,循环记忆法,每天学习,不断重复。”
我脑子里闪出一串串的好奇:中文系毕业的彭莉佳老师,为什么对英语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她的研究领域为什么跟她的专业毫不相干?她出版的几本著作都是有关嗓音训练与嗓音保健的?她招收的研究生竟然是“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嗓音保护方向)”?当我抛出这些问题时,彭老师的眼睛里立即发散出柔柔的幸福光彩。“这首先要感谢我的同班同学方小燕教授,是她推动我把业余爱好转为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她回答道。“在音乐学院工作,开始我纯粹出于兴趣,找了很多老师学习声乐,学着学着,慢慢发觉嗓子变得清亮耐久了,讲课不容易嘶哑了。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我偶然提及此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燕把我推荐给当时的中文系主任陈一平教授,他们正在物色合适的老师给学生开设发声学课,因为他们每年带学生出去实习,发现几乎全都哑着嗓子回到校园。为此他们很犯愁,学生嗓子这么娇嫩,将来怎么当老师呢?得好好接受嗓音培训才行啊!于是,就这样,从1996年起,我被安排在华师中文系开设发声学课程。为了上好课,除了继续学声乐,我还去省广播学校旁听播音发声学课,跟话剧院的老师学朗读,跟京剧演员学喊嗓子、吊嗓子,到北京跟声乐研究所的老师学咽音喊嗓法,扎扎实实地积累各门类艺术发声的技术和理论,从中筛选、整理、提炼、简化,总结出适合师范生的练声方法和步骤。”彭老师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在短短数月受训后即普遍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好像身体有了一个天然的小音箱,说话变得共鸣增强,音色有立体感,并且嗓音不再容易疲劳”。在学生们的强烈愿望推动下,彭老师出版了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录音带和教学视频:《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1999年出版)。《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2005年初版,2013年修订再版)。《教师嗓音训练及保健》(2012年出版)。其著述及独创的课程立即在中国各省市产生广泛影响,为此,彭老师被先后应邀到全国各地50多所高等院校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学院、清华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以及数百所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机构,举办有关科学用声和嗓音保健方面的讲座。
“我太了解教师的嗓音苦恼了,去到任何一个地方讲学,都会听到很多老师倾诉嗓音问题给他们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和工作上的障碍。所以我一直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做这个事业。实际上,欧美国家很早就很重视对教师的嗓音培训。《中国教师报》曾经有一篇李茂编译的文章,其中就说到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育学院,嗓音训练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一大重点。负责嗓音培训项目的威廉姆斯先生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我很多朋友建议我一定要走出国门,跟志同道和者交流,打开眼界和心界,有的朋友还送给我几本英文原版书。这,正是我坚持不懈学习英语的动力。前两年我应约翻译了一本英文著作《释放天然的嗓音》(Freeing the natural voice),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发声训练教科书之一,已被翻译成德语、俄语等六种语言,广为传播。作者克莉丝汀·林克莱特本人也先后应邀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俄罗斯、韩国和中国等,开设练声教学工作坊或相关培训课程。我希望通过我的中译本,能为国内的演员嗓音训练也为社会大众的健康用嗓带来无穷的裨益。但很遗憾,近年国家对外版书出台了较为紧缩的出版规定,这本书卡了好一阵子,目前出版社编辑正在努力让书尽快付梓,唉,希望一切顺利。”
彭莉佳老师在她1999年出版的第一本专著的“导言”末尾中,就提出了一个梦想:“热切地盼望着,(嗓音训练及保健课)……在全国师范教育中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后来在全国巡讲过程中,彭老师的心思更大了:“希望我的研究能推广出去,成为全国大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这些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进步,彭老师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2012年,彭老师开发完成《课堂教学用嗓护嗓技术培训》系列课程,由北京中国教师研修网录制,被列为全国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远程培训项目。2014年,彭老师主讲《职业素养与教师发展系列——教师嗓音训练及保健》系列课程,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录制,被列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项目。2017年9月21日,彭老师主讲《练出清亮耐久的嗓音(教师发展直播课堂),由超星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全国高校教师通过“学习通app”实时直播。
嗓音养生,精气神好。与彭老师的交谈过程中我就深深感觉到嗓音养护的魅力,彭老师中气十足且洪亮的发音让人赞叹不已,衷心希望彭莉佳老师在嗓音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华南师大校友》记者 李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