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在时代的浪潮中定义自己的答案”校友寄语2025届毕业生

2025-06-30 10:39: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 点击: 收藏本文



6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的一场青春歌会中拉开帷幕。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负责同志,教师与校友代表和1600余名毕业生代表在现场参加,其余1万多名毕业生在各单位分会场参加。


20250617_866000.jpg


典礼上,校长杨中民以《走好人生路,接棒新征程》为题发表致辞。他与毕业生们一同回顾了他们在校园中的学习与成长历程,并勉励毕业生们以华师优秀校友为榜样,学习1985届政治系校友、杰出企业家侯建雄,1995届生物系校友、全国优秀教师刘开湘以及1984届干部专修班校友、优秀企业家邢诒川等优秀校友代表的高尚品质。他强调毕业生们要胸怀家国情怀,脚踏实地,成为“有根之人”;要协作奋进、携手同行,做“有伴的人”;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成为“有光之人”。最后,杨校长向全体毕业生送上美好的祝福。


20250617_844400.jpg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23届博士研究生校友代表、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田雪松,地理系1986届校友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分校校长林放分别受邀在广州校区与汕尾校区毕业典礼现场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感悟,并寄语同学们新发展。


20250617_920400.jpg


以下是田雪松校友的讲话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2025届毕业典礼并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我是2023届教育技术学博士毕业生田雪松,目前是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同时也是华师创新创业导师。

首先,向全体毕业生送上最热烈的祝贺!恭喜你们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的崭新篇章!此刻,看着台下青春洋溢的脸庞,我仿佛回到了自己在华师求学的时光。

今天,我以一名华师人、一名科技创业者的身份,与你们分享我的故事和感悟。

在华师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的时光,是我至关重要的积淀期。在这里,不仅夯实了我的专业根基,更锻造了我将学术积淀转化为社会价值的使命感——这正是我创业的根本动力。

六年前,我与几位博士怀揣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梦想创立云蝶科技。这份选择,深受华师求学经历的塑造,尤其难忘导师的谆谆教诲——“要站在教育现场思考技术价值”。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必须扎根真实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依托华师深厚的教育学科底蕴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我们坚定选择了一条“小而专、精而强”的路径:从垂直场景切入,将技术优势与行业痛点深度绑定。我们研发的“行知大模型”,正是这一理念指引下的产物。它不求大而全,而是聚焦行业需求,力求做到“小算力、低成本、快落地、可迁移”。目前已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落地应用,并实现“盈利大模型”。

回首创业路,从五人团队起步,到如今成长为国内人工智能和行业大模型领军企业,入选“广州五虎”,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这份成绩背后是华师赋予我的三重力量:第一是教育学科的系统训练,让我始终牢记“技术赋能教育”的初心;第二是导师团队“问题导向”的研究范式,教会我们在真实场景中寻找创新突破口;第三是“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支撑我在通用大模型红海中走出“小算力、低成本、快落地”的差异化道路。

借此机会,我想分享三点感悟:

第一,向新求:破界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正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催人奋进。我们选择“小而专、精而强”的差异化路径,是企业的选择,更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同学们,你们的“破界”或许不需要颠覆行业,但需要突破自我。如同华师“求实创新”的校训,唯有敢于质疑、敢于试错,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定义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二,向精钻:以极致思维铸就核心竞争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度”易得,“深度”难求。真正的价值,往往在于对专业极致的追求。无论未来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第三,向前跑:以奔跑姿态赋能时代浪潮。今天的奔跑,必须与“担当”紧密结合。无论是创业者、科研者,还是未来的教师、工程师、医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跑”出属于自己的轨迹。未来的路可能荆棘丛生,也可能波涛汹涌,但请记住:真正的向前跑,不是盲目冲刺,而是带着问题意识,带着社会责任,在行动中不断校准方向。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人生旅程的开始。愿你们在人生的征途中,永远保持“向新求”的锐气、“向精钻”的定力、“向前跑”的魄力。无论何时何地,请记住:你站立的地方,就是华师的力量;你奔跑的方向,就是中国的未来!愿你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华师将永远作为你们坚强的后盾!

谢谢大家!





林放.jpg

以下是林放校友的讲话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母校老师们,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下午好!

今日,重返母校,作为校友代表站在这里,我心潮澎湃,又倍感荣幸。首先,请允许我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崭新篇章的学弟学妹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躬耕教坛、育人不倦的全体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挚的感谢!

此刻看着台下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的你们,时光仿佛倒流三十九载。1982年,我从粤东汕尾而来,与你们一样怀揣着炽热的梦想与无限的憧憬,踏入华南师大石牌校区,开启在地理系的求学生涯。1986年毕业后,在与母校仅一墙之隔的华师附中执教。直至2010年,我肩负华师附中的信任与期望,重返粤东故土,参与筹建华附汕尾分校,并担任校长至今。从青涩学子到育人园丁,我与母校华师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每一幕都历历在目。师陶园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塑像,时刻激励着我,成为我一生坚守的教育信仰;曾昭璇、刘南威等名师的精彩讲授,如启明星般,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拓宽了我的视野;地理系老师们精心指导的教育实习,不仅让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培养了我的教学能力和责任感。母校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滋养,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些宝贵的财富,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学弟学妹们,今天,你们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作为在教育领域深耕了39年的学长,我有几点感悟,想与你们分享,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发。

第一,找到热爱,不忘初心,步履才能走得更“坚定”。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行业,并为之不懈努力,是人生幸事。我选择了师范,投身教育事业,从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到如今担任分校校长,这一路,有汗水,有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每当看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我的教导下茁壮成长,迈向更广阔的天地,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生为一事而来”,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时,就能在执着中沉淀人生价值。

第二,以德为先,坚守底线,人生才能走得更“宽广”。善良、诚信和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与人为善,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盈,收获真挚的情谊和更多的机会;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只有言出必行,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懂得感恩,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这些原则,它们将成为你最坚实的后盾。

第三,终身学习,保持好奇,未来才能走得更靠“前沿”。身处AI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取决于知识的存量,更在于强大的学习能力。无论你们将来从事教育工作,还是在其他领域创业,都要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当中的大多数,即将踏上教师的岗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好”教师标准,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希望你们牢记母校“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们的未来;用智慧与担当,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最后,祝愿母校蒸蒸日上,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祝愿学弟学妹们前程似锦,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追逐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

谢谢大家!



九十余载春秋,华南师范大学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数十万优秀校友。他们在各自领域拼搏奋进,勇立潮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母校赢得了荣光。如今,新一届华师校友即将踏上新征程。母校的未来发展与你们息息相关,殷切期望你们与母校保持紧密联系,携手共进,续写华师新的辉煌篇章。


欢迎校友们注册“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微信小程序,申领校友卡,解锁校友福利,凭借校友卡返校活动,享受进出校园、食堂就餐等便利,参与行业讲座、校友招聘会等精彩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校友注册及校友卡申领流程_00(1).jpg


校友还可以通过“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微信小程序参加“毕业季抽奖活动”,该抽奖活动截止于7月7日,欢迎校友们参加。


00000000000000000000.jpg


备注:

1、请凭借中奖记录,于6月28日至7月11日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前往华师校友会(石牌校园西亚兴安超市对面的红楼别墅)领取奖品。

2、如无法现场领取,于7月7日前在【我】-【我的奖品】填写收件人信息和地址,后续将邮寄奖品。





文字&责编 | 郑志荣

初审 | 高琳

复审 | 王睿

终审 | 刘凌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55号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小红楼(高校新村E、F座对面)

邮编:510631 电话:(020) 85217420 E-mail:xyh@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