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2025年3月5日,华南师范大学侨联以“志愿有我”的精神,助力华南师范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守护湿地生态,珍爱生命家园”主题活动,活动在佛山顺德鹭鸟湿地公园及永丰小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生命科学学院佛山校友联络处全力协助。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依托“学校侨联+学院+校友会”的联动机制,践行“绿美广东,志愿有我”的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华师力量。
“学校侨联+学院+校友会”三方联动
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新强、院长高彩吉带队,学校侨联主席、生科院党委副书记张育、副院长刘素宁、侨联专家会员冯启理、汪蕾、都二霞以及师生党支部书记等共25人齐聚活动现场。佛山顺德校友联络处名誉顾问刘进华(佛山顺德教育局副局长)、联络处负责人吴秀霞(佛山杏坛镇党校校长)、校友陈冰锋(南海里水中学书记)、揭育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仕铭(顺德凤城实验学校副校长)、肖春华(顺德区生物教研员)、陈水绎(顺德永丰小学校长)以及黄启勇(大良教研中心副主任)、永丰村党委书记梁剑锋等出席了活动。学校侨联、学院党政领导亲临顺德探望校友,让校友们深感欣喜。活动中,学院领导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未来规划,校友们则向母院报告了佛山教育系统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此次交流不仅促进了母校与校友的联系,共同开展植树、观鸟和生态考察,还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精准对接,还实现了面对面的就业调查和岗位拓展,为学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南师范大学侨联作为协办方,充分发挥侨联会员的专业优势和联系校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侨联会员们积极参与活动筹备和组织工作,展现了侨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此次活动,侨联与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侨联会员从左到右为:都二霞、张育、汪蕾、冯启理
侨联会员与生命科学学院领导师生、校友合影
湿地生态考察与植树:侨联助力,守护绿色
活动伊始,鹭鸟湿地公园场主冼铨辉先生(顺德好人)致欢迎辞,分享了他27年来守护这片“鹭鸟天堂”的感人故事。随后,校友李仕铭老师详细介绍了鹭园的发展历程和生态保护成果,展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我们从中得知,冼铨辉是广东佛山顺德人,是一名建筑工人。为了节省从外地购买楠竹的成本,1998年,他租下了顺德伦教镇一片177亩的荒地种植竹子。从1998年开始,他发现竹林散落的竹枝成为鹭鸟的筑巢材料,吸引了第一批鹭鸟前来栖息。随着竹林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鹭鸟在此安家,最多时达到3万多只。为了保护这些鸟类,冼铨辉雇用挖土机挖出一条“护鸟河”,在河两边种植榕树,搭建守望台,安排工人巡逻。他用27多年的时间在城市群中打造出一片鹭鸟园,被人们称为“顺德鸟叔”。冼铨辉的鹭鸟园不仅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还被设立为“顺德伦教鸡洲观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吸引大量学生和自然爱好者前来观鸟。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顺德好人”“顺德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佛山环保先锋”等。近年来,由于土地租期到期、续租费用高昂,以及竹林环境的退化,鹭鸟园面临困境。尽管如此,冼铨辉仍然希望这片土地能够得到保护,成为城市中的一片生态绿洲。冼铨辉的故事感动了当时还是生物老师的李仕铭校友,李仕铭非常赞同生态优先的价值观,他成立护鸟观鸟社团,坚持十余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护鸟宣传,通过学生家长推向社会宣传生态保护,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在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做出的努力。正是有了这样一些热爱自然生态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当地永丰村村委会党委也深受感动,看到“顺德鸟叔”宁愿放弃经济利益,也要保护生态爱护鹭鸟,村委也在村居生态保护方面加强了村民的生态意识教育,强调了生态保护与村居发展的良性互动。顺德鸟叔和李仕铭的生态保护志愿宣讲精神感动了在场的师生,给在场的师生上了一节生动的教育微课,也让我们看到基层党组织在践行生态理念的努力和成效。学校侨联也积极参加到志愿宣传保护湿地竹林护鸟的生态宣传活动中来,实地考察湿地保护现状,分析难点,给出生态优化的建议。
华师侨联会员与“顺德好人”冼铨辉合影
在植树环节,侨联专家会员与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校友和师生党员代表们一起亲手栽种了“美丽异木棉”树苗。这些树苗由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园内美丽异木棉老树的种子培育而成,象征着华师的生态理念与科研成果在更广阔天地中生根发芽。大家卷起袖子,拿起铁铲,扶正树苗,填土浇水,每一棵树苗都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通过植树活动,侨心融入树苗,经受风吹雨打,侨联会员及师生们不仅为湿地公园增添了一抹绿意,更传递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华南师范大学侨联在活动筹备过程中,积极联系相关侨界专家,为湿地生态考察和植树活动提供了专业的智库支持。侨联会员们还参与了现场的志愿服务工作,协助师生们完成植树任务,为守护湿地生态贡献了侨界力量。
参观云鹭片区城市展厅:领略生态建设成果
湿地考察结束后,侨联会员和师生们前往云鹭片区城市展厅参观。展厅周围环境优美,山水一色,绿树成荫,人在其中,犹如走在山水画卷中,在展厅,通过多媒体现代化展示手段,全方位呈现了云鹭片区的规划愿景和生态建设成果。参观过程中,大家深刻感受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以及现代化展示手段在生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侨联在参观过程中,组织侨联会员与师生们共同探讨如何将侨界资源与生态教育相结合,推动侨联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侨联会员们结合自身在海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分享了国际先进的生态建设理念和经验,为云鹭片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侨联会员与生命科学学院师生、校友一起植树
永丰小学调研:家校共建,助力社区发展
在永丰小学,侨联会员和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学校“家校共建美丽社区”的先进理念。永丰小学秉持“致知力行,丰润童年”的办学理念,通过“丰文化”浸润校园,构建了以“行知”教育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学校通过家校社协同共育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如环保宣传、垃圾分类、关爱孤寡老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通过“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师生们与学校师生及社区代表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家校共建模式引入暑期社会实践,助力社区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侨联在调研过程中,积极与永丰小学的师生和永丰村党委书记沟通交流,了解侨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情况和需求。侨联组织还计划通过开展侨课进课堂的公益助学活动,为永丰小学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助力学校家校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主题报告与交流:分享经验,启迪智慧
活动中,佛山校友李仕铭和陈水绎分别作了《自然观察课程体系建设》和《丰晓乐园“教联体”,建设幸福村居》的主题报告。两位校友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在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和教育创新方面的经验与见解,为师生们带来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华南师范大学侨联在座谈交流环节,侨联会员汪蕾副教授指出顺德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是全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和出口基地之一,古老的“桑基鱼塘”亦见证了顺德渔文化的时代变迁。在推行“绿美广东”的号召下,顺德若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定会推动顺德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侨联外籍会员冯启理教授感谢校友们对母校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为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和骄傲,希望校友们今后继续做好桥梁,为华师的师弟师妹的就业工作给予关照和帮助,为母校母院的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侨联会员都二霞教授本次是首次参加侨联和学院联合的活动,她表示“党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座谈会的建言献策,又有互动性强的植树和观鸟,体现了华师生科“珍爱生命”的宗旨,加深了校友之间的合作,展现出生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实践战斗力,更增强了自身为侨联会员的归属感。”与会人员从侨界视角出发,分享了侨界在生态保护、“侨联+校友会”联动和教育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为师生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侨联会员们还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侨界优势,推动侨联工作与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侨界智慧和力量。
座谈会交流: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在座谈会上,师生党员们积极发言,分享活动心得与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同志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为学院与地方的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侨联+学院+校友会”的联动机制,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生命科学学院侨联会员的专业优势,为绿美广东贡献了侨界高知的智慧和力量。
在座谈会上,华南师范大学侨联组织侨联会员与师生党员们共同交流,分享侨联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侨联会员们结合自身在侨联工作中的实践,介绍了侨联组织在凝聚侨心、服务侨胞、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家一致认为,侨联组织与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会之间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加强三方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学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更多侨界力量。
实地考察与合作意向:拓展实践,服务社会
此次活动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实践成果。学院实地考察了顺德永丰村,并促进学院“求实”理论宣讲团与永丰村党委达成联合“云科普”合作意向,为未来的生态教育和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学院还实地考察了永丰小学,并与凤城实验学校、南海里水中学校的校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初步达成了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合意。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也为地方教育事业贡献了华师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侨联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积极参与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侨联组织还计划通过开展侨文化进校园公益支教活动,为地方教育事业提供侨界支持和帮助,助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活动意义:厚植家国情怀,践行初心,守护家园
本次活动是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在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的积极行动,也是学院践行“侨联+学院+校友会”机制的有益尝试。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同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新路径和新模式,更是为“党建+校友会”的主题共建联谊模式作出示范。
华南师范大学侨联将继续秉持“凝聚侨心、服务侨胞、助力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会等单位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侨联组织将积极整合侨界资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侨界支持和帮助。同时,侨联组织还将通过开展侨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更多侨界力量,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家园。
转载 | SCNU侨之家